首页

论坛女王

时间:2025-05-30 03:25:14 作者:“雪龙2”号圆满归航:首次秋季南极考察推动国际合作新模式 浏览量:28011

  中新社海口5月29日电 (记者 王晓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返航暨“雪龙2”号公众开放日新闻通气会29日在海口市秀英港码头停泊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上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雪龙2”号完成航程4万余海里的南极秋季考察,联合8国12位科学家探索罗斯海生态奥秘,并首次访问泰国,参加“中泰海洋合作月”,开启国际化、跨季节、跨学科的极地合作新模式。

5月29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停靠在海口市秀英港码头。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摄

  此次考察是中国首次在南极秋季开展以罗斯海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联合航次,也是中国极地考察单船考察历时最长的一次。“雪龙2”号于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2025年5月28日返抵海南海口,共历时208天,总航程4万余海里。航次成功实现了传统南极考察由夏季向自然条件更为恶劣的秋冬季的延伸。

  考察联合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科研机构的12位科学家共同参与。考察队领队兼首席科学家王金辉表示,这次考察进一步推动了极地领域科研和后勤保障的国际合作,探索了开展国际化、跨季节、跨学科综合调查的新途径新方法,深化了国际社会对于南极秋季弱光——黑暗环境下生态系统环境适应以及关键生物类群生存策略的认知,为中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南极海洋生态保护与国际治理提供了有效科学支撑。

5月29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停靠在海口市秀英港码头。图为“雪龙2”号的直升机停机坪。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摄

  今年时值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考察队领队助理、“雪龙2”号船长肖志民介绍,在归航途中,“雪龙2”号应邀首次访问泰国,参加“中泰海洋合作月”。泰国诗琳通公主出席“雪龙2”号欢迎仪式。其间,中、泰两国科研机构举行了极地科学国际学术会议,还举办了科普教育展览。据了解,2016年来,已有15名泰国科研人员参与中国极地考察。

  王金辉介绍,本航次“雪龙2”号在阿蒙森海和罗斯海持续开展调查研究,顺利完成海洋中上层关键物种营养级结构调查、锚定潜标收放等任务,并首次在阿蒙森海成功采集长重力岩芯。累计布放34个各类观测浮标,采集水样、膜样、沉积物、生物及海冰样品共计5000余份。

  考察队副领队何剑锋说,本航次主要在水体结构、低营养级生物、磷虾和高营养级生物3个方面有新发现。其中在磷虾和高营养级生物方面,考察队发现了罗斯海西部海槽陆坡区存在密集南极磷虾群,鸟类和哺乳类主要集中在冰缘区,优势种分别为南极鹱和阿德利企鹅,以及食蟹海豹与南极小须鲸。(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从“种出食物”到“种出生活”

报道援引塔毛利帕斯州安全部门声明表示,当日,军方在该州一街区进行安全巡逻时遭到埋伏在灌木丛中的武装分子袭击。报道称,军方随后开枪进行回击,并动用了直升机与无人机。军方共打死武装分子12人,缴获枪支12支。

我眼中的习近平 | 一位有担当有魄力的领导人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 王永志——时刻听从国家召唤 敢于赴汤蹈火

当晚被观众称为“最燃舞台”的《血脉觉醒》节目,将各省民俗战舞与流行街舞相融合,唱跳歌手刘宇一身红白战袍,化身向大师学艺的“舞林”侠客,一路拜师带来全新的视听震撼。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国潮文化的生命力在舞台上不断被印证。据悉,南山英歌队的最小成员“小时迁”才7岁,他在彩排时跟舞指老师多次确认站位与动线,认真备场的劲儿感染了所有人。

大学生“拍照小队”为山村老人留下影像记忆

帕特里克·奈斯(Patrick Nijs)曾担任比利时驻华大使,卸任后,他选择留在中国当一名“洋农夫”,探索生态农业新模式。在华工作与生活期间,他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有何观察?乡村振兴战略给他所生活居住的乡村带来了哪些变化?作为一名环保主义者和欧中合作交流的使者,他认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应当如何达成平衡?欧洲与中国能够如何共促绿色发展?一起来听听他的见解。

鄱阳湖畔:风吹稻浪 秋粮归仓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陈力,法国前内政部长布鲁诺·勒鲁出席并致辞。湖州市委书记陈浩作城市推介。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处公使衔参赞严振全,法国外贸部顾问米塞尔·贝斯,法国奥贝维利埃市副市长田凌,法国蒙达尔纪市法中友好协会会长王培文出席。法国知名企业、学校、研究所负责人,法国华人商协会代表,新闻媒体代表以及湖州市级有关单位和部分区县负责人等参加。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